所谓恐吓营销,就是厂商虚张声势,故意夸大生活中的危险和疾病的潜在害处,借以推销自己或打击对手。其中看似令人信服、震惊的数据和原理,常常是任意夸张乃至随口编造的。在
净水器行业,这种营销方式似乎经常存在,可以说是被销售人员用的是炉火纯青!
净水器的电解水实验:1、把通电的仪器放进了盛有自来水的杯子里。不到1分钟,碗中的自来水就变成了红褐色,里面还有不少黑红色的絮状物。2、把通电的仪器放进了盛有纯水机出来的水的杯子里,通电一段时间,水几乎干净透明。他们总结说:氢离子和阳离子电离出来了,然后那些黑红色的絮状物是水里面的脏东西,依此判断水质的好坏。
看到这样令人恐怖的实验,出于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考虑,许多消费者会不由自主地对号入座,去购买广告中的商品。令人困惑的是,这些广告还经常以科普文章的形式出现在报刊的版面上,读者很可能会以为是专家论述,实则是厂商做的广告。
这种,“恐怖营销”就是通过直观的方式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知道劣质产品带来的危害,用放大镜来放大劣质产品的问题,通过亲眼所见的事实,通过对比分析的数据,通过现场感受与体验,让消费者自己说服自己,强化记忆,加深印象。殊不知,营销是在与目标客户的沟通中完成的,但是,在与消费者沟通的时候,真正说服消费者的不是企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消费者自己说服自己,企业只需要提供一些事实,数据和体验就行了。
虽然有的受众认为某个广告给他们带来了恐怖的感觉,但是对于“恐怖”,目前法律上对此界定尚不明确。广告作为一种营销传播的方式,以促进销售,追求商业利益作为根本目的。净水器上交利用广告来追求更大的商业利润,也许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应以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前提。
通过大众传媒等渠道加以传播的广告,由于到达面广,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尤其要注意广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规避广告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固然要依赖社会法规的强制规范,严格广告审查制度。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依靠广告传播行业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