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进行的十余年来最大规模的全国自来水水质普查,至今未公布结果。业内人士:几乎所有专家学者都认为中国水质存在安全隐患,但几乎没有一家水厂自检自测水质不合格有机化合物会在人体中堆积,长期饮用有机化合物总量超标的水,最终对身体造成危害,严重时可能致癌、致畸、致突变。
专家观点、水厂水质报告打架
全国共计4000余家自来水厂,为4亿多县级以上城市居民,每天供应6000万吨自来水。几乎所有饮用水界专家、学者都认为中国城市水质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几乎没有一家水厂自检自测水质不合格。
净水器 净水机 净水设备 家用净水器
哪个更接近真相?
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建设部、环保总局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明确称:“全国近年抽检饮用水合格率83.4%。”
上述数据所依据水样2000余份,仅是国内重点城市水样,甚至不包括地级市水厂。“无法代表全国情况。”宋兰合告诉记者。宋兰合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下称住建部水质中心)总工程师。住建部是中国城市饮用水主管部委,水质中心专责监测水质。宋兰合说,“中国水厂的问题,越往下越多。”
2009年下半年,住建部水质中心作了一次全国普查:抽检范围扩大到县城以上的全部城市;交叉检测:“这个省可派那个省,那个省可派第三方省,但不能互派。”
净水器排名 净水器品牌
之所以交叉检测,是因为中国仅有两三个城市的水质监测单位独立于水厂,其余监测单位均由地方水厂内部水质监测部门负责,这样的自检自测可信度不高。
这次普查,覆盖了全国4000多家县级以上城市自来水厂,得出了最为接近真相的饮用水质数据。
然而至今,住建部都未对外正式公布这次调查所得的自来水水质数据。
“没有授权,我无法告诉你那个数字(饮用水实际合格率)。”但宋兰合在纪律允许范围内,做了部分介绍:“那次全国普查,发现4000余家水厂中,1000家以上出厂水水质不合格。结果表明,多数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他还强调,2009年以来,城市自来水水质并无“太多改善”。
出厂即水质不合格,意味着什么?
自来水出厂后,经过输水环节,最终入户。绝大多数城镇输水系统老旧,以及混乱的二次供水,也会带来新的污染。这样看来,居民饮用的自来水水质会是怎样一个状况。
“1000家以上”不合格,“以上”是什么意思?
多位业内人士称,他们所获知的该次检测结果,实际合格率也就50%左右。“1000家以上不合格”,只是一个宽泛的说法。宋兰合表示,在众多专家和各地政府、水厂之间的说法差异上,他“坚定地站在专家一边”。
除城市水厂外,还有上万座小水厂供应乡镇,工艺更落后,水源安全更难保证。目前,没有这些小水厂水质的全面数据。
水质新标准很严,但没威慑力
2012年7月1日起,中国将强制执行最新饮用水标准。
上一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于1985年制订,水质指标为35项。2006年,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协调下,卫生部牵头,会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各方面专家完成修订。标准委要求,各省级政府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必须实施。
新标准与国际接轨,指标达到106项,与世界上最严的水质标准欧盟水质标准基本持平。中国的自来水似乎即将实现直接饮用。
然而,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强制标准因为没有实质性惩罚措施,并不为地方政府和水厂所惧。新标准颁发至今,地方政府和水厂在水处理工艺改造方面鲜有进展。
此外,中国城镇自来水质检测次数太少。按照现行规定,即便是新标准,地表水厂一年只需要检测两次,地下水厂一年检测一次即可。“通过少检,一些地方水厂可以避开水质不合格风险高的月份。所以检测时合格,不代表不检测时就合格。另外,水厂自检自测,检测合格就公布,不合格就不公布。”
水质检测次数少,还因检测能力过差。全国35个重点城市中,仅有40%城市有能力检测106项全指标,地级市、县级市全部需要送检,大批县市、乡镇水厂连常规指标检测能力都不具备。而发达国家至少每月查一次全指标,每天都会检测十几项到二十几项不等的必检指标。
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 取代微生物污染成为水质最大危害
饮用水研究权威、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占生认为,不合格水对人体的危害,有看得见的,有看不见的。看得见的通常是微生物污染危害,可能致人突发急性疾病,国人习惯饮用开水,可杀死微生物污染物,这个危害表现并不明显。
看不见的危害,容易被忽视但更值得关注。自来水的有机化合物总量(CODMn)超标易导致慢性疾病。王占生告诉记者,饮用有机化合物总量超标的水,“一天两天没问题,半年一年看不出问题,但有机化合物会在人体中堆积,最终对身体造成危害,严重时可能致癌、致畸、致突变。”
2009年的普查发现,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不合格,主要原因恰恰是有机化合物总量超标。而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厂,不少也出现了氟、砷、铁、锰等超标。
有机化合物总量是指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所测定出的水中COD值。COD俗称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各种有机化合物、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数量多少。美国环保总署曾发布报告称,现有检测技术在饮用水中发现有756种有机化合物,其中有20种致癌物,23种可疑致癌物,18种促癌物和56种致突变物。
王占生称,这些有机化合物中,相当一部分是环境激素。环境激素有四方面的危害:降低免疫力,影响生育能力,致癌,干扰神经系统。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研究所主任鄂学礼,2006年在论文《饮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中,引述了国内在多地水厂出厂水中检测到环境激素的情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文君认为,公众甚至各级官员对饮用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识不足。第一个是对有机化合物长期危害认识不足,因为这类危害一二十年才可能致病,且很难证实疾病与饮用水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第二个便是以为家中只要装了净化器便没事。国外大量研究发现,水中有害物质只有三分之一是通过饮用进入人体,另外三分之二是通过皮肤吸收和呼吸进入人体。
中国城市水源地 真正合格的或只有约50%
自来水超标有害物质大多数来自水源地。30多年来快速工业化导致广泛的水源污染。
在城市饮用水水源合格率方面,各界最常引用两个数字,76.5%和70%。前一数字出自环保部《201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状况》,后一数字曾被卫生部、水利部等官方渠道反复使用。
但70%多的水源合格率并不符合实际。以环保部的76.5%为例,该数据来源依据的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该标准有109项地表水质指标,环保部只检测其中的24项基本项目,未检测其余85项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按该标准,可将饮用水源分为五类,一二类为合格水源,三类以下均为不合格水源。但环保部统计水源合格率时,将三类水质亦统计为合格,因此合格率超过70%。
王占生、刘文君等专家指出,三类水质并非合格水源。三类水源中的COD含量已达4~6毫克/升,常规水处理工艺最多只能处理数值在4毫克/升以内的水,超过此限已很难达标。
宋兰合个人判断,剔除掉事实上不合格的三类水源,再剔除部分一二类水源中实际不合格的部分,中国城市水源地真正合格的比例大约为50%。
王占生、刘文君认为,2006年版的新饮用水标准,由1985版的35项指标升级为106项,基本可以说清楚都有什么污染物侵入了水源。
1985年,中国城镇的饮用水水源地尚属清洁,水厂出厂水只要符合最基础的35项指标,即属合格。随着工业的发展,到2006年,河流成为“超级化工厂”,城镇水源主要污染物已由微生物污染转为溶解性的有机污染和重金属离子污染。
新标准主要参考欧盟、美国等饮用水标准,本国的实证研究并不多。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当前水污染情形比欧盟工业化时期更为严重,稀土金属等污染类型更为中国所特有,冶炼厂的重金属离子“跑冒滴漏”造成的危害未被重视,这是未来要重点提防的。
最近十年,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众多污染企业进军西部、进军农村,导致更多原本干净的河流上游、源头,以及地下水,逐步进入污染行列。
97%水厂采用传统工艺 对当前重要污染物力不从心
面对一半不合格水源,水厂滞后的自来水工艺,成为失控的第一道关口。
传统水处理工艺1902年诞生,被业内人称为经典“四部曲”絮凝(加聚合氯化铝)、沉淀、过滤(通过石英砂、卵石等)、消毒(加氯气等)。刘文君说,美国纽约、加拿大和澳洲的许多城市,至今仍使用上述简单工艺,可以实现饮用水直饮。
“问题是,凡是能仍采用传统工艺的城市,均拥有基本未受污染的水源。中国大量水源被污染,这种传统工艺已经不再适合。”刘文君说。
传统工艺主要处理灭杀水中微生物,如果水源被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所污染,传统工艺就力不从心了。宋兰合介绍说,日本和大部分欧洲国家,由于历史上有过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均升级了传统水处理工艺,即深度处理,通过臭氧、
活性炭等技术,清除各类有机、无机化合物,使污染水达标,最终实现直饮。
尽管水源污染严重,至2009年底,全国县以上4000多家自来水厂中,98%仍使用传统工艺。目前,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郑州等部分城市的部分水厂实现了深度处理。预计到今年7月1日饮用水新标强制执行,采用深度处理的水厂,比例只会再多一个百分点。
管道老旧加二次供水
让水质雪上加霜
水厂处理后,入户之路并不太平,老旧的管道再加二次供水,让已堪深忧的自来水水质雪上加霜。
住建部在2002年、2003年曾调查数百城市的供水管网,发现管网质量普遍低劣,已不符国标的灰口铸铁管占50.80%,普通水泥管占13%,镀锌管等占6%。这三类低质管网主要铺设于上世纪70年代至2000年之间。目前,多数质量低劣的管网仍在服役。
老旧管网漏水严重,容易发生二次污染。刘文君说,老旧水管容易腐蚀、结垢,产生微生物细菌种子,与水中营养物反应,形成二次污染。
二次供水是中国的特有难题。为了让6层以上用户的水压正常,同时避免脆弱的公共管网承受过大压力,各城镇自来水公司纷纷选择管网末端加压模式,将自来水压至高层建筑屋顶水箱或半地下的蓄水池,然后再由其进入用户家中。
宋兰合分析,各城市自来水厂一般由城市建设部门管理,但二次供水设施理论上归卫生部门,自来水厂不愿“多管闲事”,而卫生部门主要负责审核颁发消毒许可证,通常无力监管。最终,二次供水设施成为监管薄弱之处,无人负责。
宋兰合认为,二次供水不全是坏处。当城市因意外或灾情发生停电、停水事故时,二次水箱可保证住户在一段时间内有水可用,甚至在某些时候让消防部门有救急之水。二次供水其实是一个城市管理问题,管好是福,管不好是祸。
水质救赎 路在何方
在王占生等学者看来,城市水业基础设施向来就薄弱。过去十几年内政府只有少量投资,欠账严重,而水源又污染加重。在这样的局面下,地方说水质全面达标,这不就是骗人吗?
根治自来水之疾,最根本的措施在于净化水源地。水源地如果达标,即便是只用最基本的传统工艺处理,水质都会合格。根治水源水质,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与江河湖海的水环境治理规划对接。然而,根治水源之路至少也要15年至20年,改善自来水水质无法等那么久。当务之急,是自来水厂工艺升级,尽快上马深度处理工艺。
自来水输水管道也要立即投资。刘文君认为,解决管道问题,技术不再是障碍,主要是地方政府欠缺投入。
宋兰合表示,在国家层面,要通过制度设计解决二次供水和水质检测的管理体制问题。刘文君、王占生等共同呼吁,要建立独立于地方水厂的第三方专业水质监测机构,检测数据要及时公开。
一位业内人士说:饮用水像空气,无可选择,无从逃避;对政府来说,供水工程是最为基础的民生工程,远比修马路、建高铁更为基础;近十几年来,供水成了最被忽视的民生工程。